主要目标 - 聚焦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 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推进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重点领域深入融合 [1] - 重点提升模型基础、语料服务、算力供给、行业公共服务等能力 [1] - 到2027年底 打造不少于10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不少于100项核心技术突破 建设不少于200个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应用项目 [1] 人工智能+重点行动 - 科学技术:支持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支持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2] - 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 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数字内容、金融科技、新型应用等领域发展 推动智能终端、智能体在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咨询等领域广泛应用 [2] - 消费提质:支持人工智能在拓展"文商旅体展"消费新场景的应用 支持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与应用 [2] - 民生福祉:支持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落地应用 支持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养老托育等场景应用 [2] - 治理能力:支持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网络空间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3] - 全球合作: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出海 支持探索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治理规则、技术标准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平台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支持在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场景 [3] 基础支撑能力 - 模型基础能力:支持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推理模型研发 支持模型安全技术研发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4] - 语料供给创新:支持研发多模态数据采集和数据合成关键技术 支持构建高质量行业语料数据库 支持建设物理AI数据采集与仿真平台 [4] - 智能算力供给: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训练、推理芯片及端侧芯片的研发应用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 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组网应用 [4] - 具身智能技术:支持感知决策模型、运动控制模型、具身协同技术、具身语料技术、自主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 [5] -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安全治理、共性技术研发、测试评估、中试验证、生态赋能等领域的平台建设 [5] 申报事项 - 通过先导产业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专题)、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2个方向给予支持 [5] - 申报单位须为在本市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 经营状态正常 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信用记录良好 [6] - 项目执行期一般在两年内 最迟不超过2027年12月31日 原则上不支持已完成建设的项目 [6] - 网上申报受理时间为2025年9月3日10:00至2025年9月22日16:00 [6]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决定开展2025年度上海市“人工智能+”行动项目申报工作
上海证券报·2025-09-02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