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地方路线图陆续出炉 制造、教育、医疗率先部署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2 11:47

政策部署 - 上海响应中央《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开展202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 聚焦6大重点行动和8大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1] - 全国多地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包括天津、安徽、四川、辽宁、宁夏等地规划最新行动路线 北京、浙江、上海等地针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项部署 [2][3] - 国家发改委强调因地制宜发展 要求各地立足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形成特色化协同发展 避免无序竞争 [3] 产业规模目标 - 辽宁计划到2027年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打造100个标杆应用场景和200个融合示范案例 [4] - 天津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培育30个应用标杆场景和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 [4] 区域布局 - 安徽形成合肥都市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长江经济带"人工智能+制造" 皖北"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和皖南"人工智能+文化旅游"四大应用集群 [5] - 辽宁实施沈阳、大连"双核"牵引辐射带动策略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新高地 [5] - 四川聚焦先进制造、应急救援、社会民生等重点行业 宁夏瞄准传统工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公共事业四大领域 [5] 重点行业应用 - 制造业成为最热门领域 上海计划三年内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和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6]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呈现"微笑曲线"效应 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应用较多 生产制造环节应用较浅 需加快与工业技术融合创新 [7] - 医药健康领域重点部署 北京目标2027年助力不少于20个创新药械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推动10个以上医疗健康场景应用 [8] - 浙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众健康、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八大医疗健康领域 [8] 教育领域融合 - 甘肃、山东、广西等地出台"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 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实践 [9] - 人工智能+教育核心目标为赋能教育角色 通过个性化学习内容和智能辅导推动教学模式转变 形成"人工智能+人类教师"协同新模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