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役煤电厂变身AI数据中心
36氪·2025-09-02 03:22

行业趋势 - AI带动算力需求爆发推动欧美退役煤电厂改造为数据中心趋势[1] - 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将从2024年415太瓦时增至2030年945太瓦时 年均增长率15%[2] - AI驱动加速型服务器耗电增速更高 每年可达30%[2] 改造动因 - 科技公司可节省资金并压缩审批程序 电力企业能盘活闲置资产减少损失[1] - 美国到2030年累计退役煤电厂比例接近64% 欧洲自2005年已关停190座燃煤电厂[2] - 煤电厂关停面临数千万至上亿美元拆除成本 改造可带来新收入[2] 商业模式 - 电力公司通过长期电力供应协议将可再生电力卖给科技公司[2] - RWE集团认为此类交易可建立稳定长期业务关系 带来高利润长期合同[2] - 德拉克斯集团提出表后储能模式 由生物质机组提供可再生基荷电力[4] 基础设施优势 - 棕地因已有电力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 项目审批速度更快[6] - 利用退役电厂电网接入点可大幅缩短等待时间 免去从零建设输电设施[7] - 可直接利用旧煤电厂遗留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约40%[8] 典型案例 - 谷歌2015年开创先例 在阿拉巴马州煤电厂址建第14个全球数据中心 总投资超10亿美元[3] - 通过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3] - 仲量联行在欧洲推进多个改造项目 包括德国2.5吉瓦数据中心园区和英国四个项目[3] 区位优势 - 德拉克斯发电站占地超1200英亩 直连国家电网并拥有冷却塔和取水权[4] - 厂址紧邻高速公路 距离利兹-布拉德福德城市群仅数十公里[4] - 现有工业供水管线泵站和冷却塔为数据中心散热提供现成条件[8] 发展现状 - 大部分项目仍停留在规划或早期建设阶段[8] - 真正完成转型案例仍然稀少[8] - 将传统能源基础设施转化为数字经济资产成为能源公司与科技巨头共同目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