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概念设想到战略部署,政策、产业与资本如何协同加速零碳园区红利转化
第一财经·2025-08-30 13:20

零碳园区政策与战略地位 - 零碳园区建设从概念设想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1] - 国家层面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总体安排 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1] 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与挑战 - 全国碳排放量每年约140亿吨 产业园区总碳排占比超过1/3达50亿吨 零碳园区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举措 [2] - 建设面临技术适配、成本平衡、政策衔接、协同管理等多重挑战 [2] - 申报要求严苛 单位综合能耗碳排放须低于0.2吨强度 需实现90%以上绿电直连供给 [2] 绿电直连实施难题 - 多半申报企业绿电直连方案无法保障电力平衡 技术难以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问题 依靠储能成本过高 [3] - 绿电直连后需缴纳交叉补贴、输配电价等额外开支 前期基建投入大摊销时间过长 经济性难以核算 [3] - 东部地区如上海建设绿电直连专线10多公里投资可能上亿元 操作限制多 海上风电和光伏受政策与成本制约推高用电成本 [3] 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 - 长三角部分城市绿电率仅15% 云贵川部分地区高达85% 各地资源禀赋差异显著 [4] - 需结合地方实际 综合考虑能源基础、当地产业结构等要素 科学制定发展路径 [4] 零碳园区投资与运营模式 - 零碳园区需追求长期价值 吸引长期有耐心资本 匹配精益运营与管理能力 [4] - 普洛斯管理中国约450个园区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光伏设施覆盖(新项目绿电覆盖率超90%)、新能源物流车配套、旧建材复用等多维度降本 提升园区价值与客户吸引力 [4] 规模化推广与综合解决方案 - 需寻求绿色金融、超长期国债等金融支持 [5] - 打造以绿电直连为主、园区内分布式新能源供给为辅的多能互补系统 [5] - 关注循环经济、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电力供应以外的方面 打包成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追求整体经济效益 [5] 多方协同发展需求 - 需要政府、园区、企业、资本等多方协同 在政策细化、技术创新、模式优化、资金保障上持续发力 [5] - 实现从试点到规模化落地的跨越 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