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链主驱动全链减碳:从标准共建到绿电团购,龙头企业如何破解协同难题
第一财经·2025-08-30 08:19

文章核心观点 - 链主企业正从孤立领导者转变为生态协调者 通过标准输出 数据协同 绿电采购和技术创新推动全产业链碳中和[1][7] - 行业面临数据标准不统一 绿色溢价和政策差异等挑战 但通过团购绿电 共建回收体系和跨行业协作正探索可复制解决方案[5][7] - 技术突破与生态协作成为新支点 碳纤维回收和飞机拆解等项目实现循环经济 降低新材料生产与碳排放[7] 链主企业减排模式 - 东鹏控股采用"两施加一共建"模式:通过培训承诺施加影响 设置绿色采购门槛 开放资源实现能源循环 陶瓷产品能耗降低60%-70%[2] - 阿斯利康实行"先自身后供应链"路径:范围一 二排放下降81.6% 要求供应商承诺科学碳目标并完成碳核算卡 年采购额900万以上供应商95%达标[3] - OATLY实施分类管理策略:将可持续发展条款嵌入采购合同实行一票否决 联动包材企业共建回收体系提升包装再利用率[4]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数据标准不统一:供应链碳排放超90%但核算标准混乱 Sedex建议行业共建碳核算体系采用进程披露方式减轻负担[5] - 绿色溢价成本高:阿斯利康牵头16家企业团购绿电使价格降低80% 实现年减碳25万吨[5] - 国内外标准差异:国际采用"摇篮到货架"核算而国内倾向"工厂大门"边界 包装碳标签因法规未明确难以推广[5] 技术创新与协作机制 - HRC集团实现碳纤维回收技术突破:100%回收碳纤维用于建筑模板可循环使用250次以上 与空客推进中国首个飞机拆解循环项目[7] - Sedex提出三类激励:设备补贴 绿色溢价采购和碳绩效积分制 通过采购权力反向推动供应商减排[7] - 政策机制突破需求:政府需建立统一碳数据平台和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 通过消费端补贴如15%国补激活绿色采购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