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推进再细化 各行业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30 00:39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开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 [1] - 设定三阶段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应用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3] - 未来一到两年是人工智能落地关键窗口期,需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 [1][4] 实施路径与资源支持 -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1][7] - 持续在算力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优化智算资源布局 [7] - 坚持因地制宜和分业施策,推动各地形成特色发展态势,避免无序竞争 [5] 行业应用与投资机会 - 工业领域投资空间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软件与平台环节 [2][8] - 消费领域将拓展文娱、电商、家政、出行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产品普及 [9] -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推动新产品形态涌现 [9] 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需制定端-云一致的互操作标准解决跨终端"孤岛效应",实现不同品牌设备无缝联动 [2][11] - 建立行业级"可复用智能体"组件库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完善数据治理与合规沙盒机制 [11] - 加强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行业职称评定体系建设 [6] 政策细化与产业协同 - 围绕6大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1][6] - 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促进技术产品普及,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10] - 消费端需求倒逼产业升级,产业智能化通过提升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刺激消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