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抢救到活化,全球专家共答石窟寺千年考题 | 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8-29 12:51

石窟寺保护技术革新 - 采用新型无机环保灌浆材料替代传统石灰基或环氧树脂材料 以应对老化风险[2] - 运用3D打印技术和数字化建模进行文物修复 实现异形部分精准拼接与本体保护[2][6] - 敦煌研究院通过隔离门改造营造洞窟"良性小天地" 西千佛洞样板门测试效果显著[4][5] - 搭建石窟保护棚稳定含水量 减缓砂岩风化 建立多元多尺度监测体系覆盖70多项指标[5][7] 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 - 中国石窟寺保护从抢险加固转向预防性保护 从探索性修缮转向精准化修缮[5] - 龙门石窟构建系统预防性保护体系 包括搬迁污染企业 治理泉群和多期监测预警[5] - 重庆大足石刻完成全面3D激光扫描 采集10000多尊造像数据并建立智能监测预警平台[7] - 保护理念发展为抢救性与预防性结合 科学研究贯穿全过程 注重本体与环境综合保护[6] 数字化与智慧化应用 - 敦煌"数字藏经洞"整合9900多卷经卷 60000多幅图像和840多万字内容[7] - 云冈石窟通过数字投影技术将北魏乐舞"搬至"上海 实现机器人演绎"云冈舞"[9] - 龙门石窟构建5G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管理 调度 客流监测一体化管控[10] - 敦煌莫高窟上线游客管理系统 实现团组分流和排队时间精准测算[10] 文化旅游融合创新 - 云冈石窟开展分众研究 针对儿童青少年及老人群体开发深度游与研学游[9] - 龙门石窟连续多年推出"夜游龙门"活动 通过遮阳棚 热水供应提升游客体验[10] - 文化遗产利用突破参观层面 通过云上展览 对外展览实现多形式研学[9] - 云冈石窟冬季"淡季不淡" 年轻游客增多带动深度游发展[9] 国际合作与经验输出 - 中国与6国开展11处文物保护修复合作 包括柬埔寨吴哥古迹和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12] - 中美合作实施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修复研究 建成风沙防治综合技术体系[12] - 与巴基斯坦学者对比塔克西拉与云冈龙门造像技法 推动丝绸之路艺术谱系整合[12]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免费提供数码图像 与龙门 云冈等机构合作促进佛教艺术研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