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储能是能源绿色转型和新能源发展不可或缺要素
第一财经·2025-08-29 11:34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新能源发展进入下半场,底层逻辑发生巨大变化,新能源+储能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转型的重要方案 [2] - 截至2024年6月底,国内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达16.73亿千瓦,提前完成2030年12亿千瓦装机目标 [2] - 光伏上网电价从2008年每度4元降至当前每度0.4元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快速下降 [2] 新能源消纳挑战 - 风光发电不稳定性导致新能源消纳难题,出现午间消纳难、晚高峰保供难现象 [3] - 内蒙古、青海等新能源装机占比高的地区普遍出现弃风、弃光问题 [3] - 截至2024年8月,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2023年40%提升至60%,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 [3] - 预计2060年风电、光伏装机将达70亿千瓦(风电20亿+光伏50亿),占总装机容量100亿千瓦的70%,弃风弃光量可能达24亿千瓦 [3] 电力系统转型 - 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转向"荷随源动",需通过调节负荷响应风光发电峰谷特性解决消纳问题 [4] - 需在低谷时段实现多能互补,保障电力系统平衡和稳定供应 [4] 储能技术分类与应用 - 储能按应用场景分为源端储能(平抑风光波动、提高消纳率)、网端储能(电网削峰填谷)、负荷端储能(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峰谷套利) [5] - 按技术类型分为长时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燃料储能)和短时储能(飞轮、锂电池) [5] - 随着风光占比提升,数天、数周及跨季节的新能源消纳问题凸显,长时储能作用更加重要 [5] 长时储能技术发展 - 抽水蓄能当前装机6000万千瓦,预计2030年达1.2亿千瓦,技术成熟但受地形限制难以普及 [5] - 燃料储能技术通过绿电制取绿色燃料,可消纳风光大发时的绿电并减少石油进口依赖,在储能规模和时间上具优势 [6] - 国内绿色氢基能源项目陆续投产,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氨),东北地区为重点布局区域 [7] 新能源发展新阶段 - "531"新政后新能源进入保量保价时代结束的下半场,新建风光电站需兼顾绿电生产和电价收益 [7] - 储能成为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要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