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有门道:从运河水门到上合之门
环球网·2025-08-29 05:47
城市历史与文化底蕴 -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 自元代以来成为漕运要冲 清代漕运鼎盛时期数十万石粮食经天津转运京师[2] - 漕运繁荣使天津成为沟通南北的水上通衢 为近代工业与商贸兴起奠定基础 三岔河口是漕运历史核心地标[2] - 城市拥有超过600年建城史 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并蓄 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4] 港口发展与产业升级 - 天津港1952年迎来万吨级货轮新生 从煤炭粮食棉花等大宗货物出口 发展为涵盖冷链邮轮绿色石化海洋装备粮油加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适港产业[3] - 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诞生 散货装载机视觉优化 AI大模型助力安全隐患排查 港口功能从吞吐量向创新力转变[3] - 天津港拥有148条集装箱航线 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 成为我国北方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枢纽港[3] 国际合作与开放格局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峰会 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4] - 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行区 是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城市[4] - 上合组织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天津港已成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 越来越多上合国家货物在此集散[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