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不赞成刺激消费的提法
搜狐财经·2025-08-29 05:19
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 - 2023年全国最终消费占GDP的53% 居民消费仅占37% 消费率严重过低而投资率过高[1] - 民间消费需求疲软 多个领域产能过剩 企业销售困难[1] - 仅依靠增发信贷和货币刺激会加剧结构失衡 需根本性反思政策方向[1]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 大银行向小企业贷款因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高 需提高利率对冲风险[1] - 国有大银行主导金融市场 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受体制限制难以发展[2] - 全国金融机构220万亿元贷款利差达2.85个百分点 利差收入6.3万亿元[5] -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万亿元 是金融业利润的两三倍 但就业人数为金融业10倍[5] - 贷款利息支出超10万亿元 金融业利息收入增加直接推高实体经济成本[5] 市场竞争环境不公平 - 垄断行业国企利润上升 竞争性行业民企利润下降 反映竞争条件不公[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贡献26%营收和利润 但占用38%资产和40%负债[6] - 截至2024年4月 私营企业亏损面29% 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达36%[6] - 民企发展面临更多障碍 需防止不公平竞争导致的挤出效应[5] 民生保障与政策转型 -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障需扩大覆盖 政府应承担责任[7] - 积极财政政策应减少低效政府投资 重点解决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8] - 基础设施已总体超前 有效投资空间减少 民生投入可启动消费需求拓展市场[9] - 普惠型公共服务政策比政府投资项目或特惠补贴对拉动需求更有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