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工资本市场奔向高价值——2025上市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暨首届资本市场助力石化“专精特新”企业对接工作会发言集萃
中国化工报·2025-08-29 02:50

资本市场助力化工行业高端发展 - 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延链、耐心资本托举、ESG治理提升等策略,助力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告别同质化竞争,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 [1] - 资本市场凭借风险共担、全链条融资和要素定价三大优势,深化科创板及创业板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推出并购六条,壮大耐心资本,强化股债联动,创新科创债、REITs、可转债等工具 [2] - 应加快落实"1+N"政策,完善科技金融体制,央地联动推广创新积分制,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良性循环 [2] 市值管理与监管政策 - 2024年第三次"国九条"颁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法律形式落地,监管从"重发行"转向"以投资者为本、以上市公司为基"的理念 [5] - 市值管理需通过产业经营提升净利润,再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分红、并购重组等资本赋能手段提升市盈率,可参照"12345"操作手册,即战略优先、市场化法治化双基、大中小市值分层施策、四轮提升、五维赋能 [6] - 发行人和市场机构若触碰虚假披露、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三条高压线,将受到严重惩罚 [5] 化工行业资本运作新特点 - 化工行业上市审核政策向新材料、创新工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倾斜,尤其鼓励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企业 [8] - 港股上市热度上升,化工企业AtoH趋势明显,多项政策支持境外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和促进国际化业务 [8] - 并购重组交易明显增加,逻辑包括产业链延伸、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产业资源、扩大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提升及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8] 并购在化工行业的作用 - 并购是化工行业迈向高端的核心路径,政策端鼓励围绕卡脖子新材料、绿色工艺、产业链补强的产业并购,市场端IPO节奏放缓、对赌到期,大量拟上市企业转道并购退出 [10] - 2024年A股并购规模4693亿元,同比增长一倍,第三方产业并购占四成,科创板估值中枢抬升至12~14倍PE [10] - 地方国资借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注入上市平台,既做强产业又盘活资产,已成并购市场主流操盘方 [10] 耐心资本的重要性 - 耐心资本是破解化工行业低景气加融资难问题的钥匙,专注长期价值,能承受波动,政策层面已出台中长期资金入市意见 [12] - 通过政府母基金、提高保险资金创投比例、扩大银行股权投资试点、优化国资考核及公募基金长周期激励,引导社保、保险、公募、国资等成为长期投资者 [13] - 需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强化信息披露,营造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制度环境 [13] ESG治理与估值重塑 - ESG正重塑化工估值,企业应将ESG从合规披露升级为核心战略,以赢得长期资本并重构估值体系 [15] - 化工企业ESG披露率三年内由22%升至44%,但环境维度仍弱,政策端双碳与绿色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码 [15] - ESG评级显著影响估值,领先企业融资成本更低、长期资金占比更高,2025年全球ESG资管规模将超53万亿美元 [15]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利民控股建立对标UN SDGs的价值模型,2023年研发投入1.62亿元,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及700多名研发人员,新获专利25项,五大基地全部获评绿色工厂,环保投入1.87亿元,废水废气达标率100% [17] - 供应链本地采购占比52%,主导54项标准,安全零死亡、零职业病,客户投诉下降10.9% [17] - 公司以持续创新、绿色工艺和全球标准为引领,实现长期高质量增长 [17] 绿色低碳战略实施 - 兰州助剂厂践行以工艺革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战略,通过连续化反应、智能温控、余热回收等措施,能耗下降15%,碳排放强度下降30%,废水回用率超85%,产品收率提升6.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 [20] - 规划三大工程:低碳技术攻坚工程突破绿色合成工艺,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循环经济深化工程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至90%,固废资源化率提至90%;人才与研发工程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研发投入占比提至7%,力争主导制定2项行业绿色标准 [20] 兰州新区化工投资环境 - 兰州新区凭国家级新区、低成本要素、全流程配套三大硬优势,年供水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全覆盖,电价仅0.45元/千瓦时,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政策 [22] - 园区40平方千米打造四化六链六集群现代化工体系,20平方千米基础设施全部投用,入驻500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8家、高新企业50余家,累计投资超700亿元,年销售额超400亿元 [22] - 配套标准地16万元/亩,水电气蒸汽、污水危废处理、铁路危化品物流园一应俱全,全国最大专精特新化工孵化基地已投用207栋厂房,130余家企业及中国科学院团队入驻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