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4%大限前的消金半年考:四龙头净赚近40亿,这家同比增超200%
36氪·2025-08-29 02:54

政策环境 - 消费金融行业在2025年迎来政策支持,包括金融债券发行条件放宽和开放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为行业注入新动能[1]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对部分机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实施期限一年[2] - 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四家头部机构与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一同纳入财政贴息经办机构,体现监管部门对持牌机构的认可[2] 头部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四家头部消金公司营收呈现分化:蚂蚁消金100.41亿元(同比+67.77%)、招联消金78.99亿元(同比-14.77%)、兴业消金45.6亿元(同比-12.1%)、中银消金36.81亿元(同比+2.79%)[3][4] - 净利润表现差异显著:蚂蚁消金14.6亿元(同比+57.84%)、招联消金15.04亿元(同比-13.34%)、兴业消金8.68亿元(同比+213.43%)、中银消金1.5亿元(同比+149.18%)[3][4] - 招联消金2024年全年营收173.18亿元(同比-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16.22%),为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5] - 兴业消金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源于2024年同期低基数(2.77亿元,同比-78.09%),2025年上半年8.68亿元净利润仍低于2021年中期10.24亿元水平[6] - 中银消金实现扭亏为盈,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3.05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1.5亿元[4][6] 资产质量与风险 - 中银消金2021-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持续攀升:31.92亿元、48.76亿元、59.29亿元和62.93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59.72%、72.15%、75.47%和83.38%[9] - 2024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31.46亿元几乎与当期营收35.81亿元持平,导致公司亏损[9] - 中银消金不良贷款率2021-2024年分别为2.95%、2.8%、3.47%和3.56%,呈波动上升趋势[10]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银消金不良贷款率回落至3.41%,但仍处于高位[11] 监管政策影响 -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正式施行,确立24%年利率上限和白名单准入制度[12][13] - 监管要求确保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年利率24%,2024年调研显示部分网贷平台实际借贷成本达36%以上[14] - 新规将倒逼盈利模式重构,消金公司可能转向"有限担保/分润"方式或通过技术降本增效[16] - 合规成本攀升,要求消金公司清晰披露费用标准、禁止捆绑销售和变相收费,部分公司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智能中台[18] 行业竞争格局 - 监管新规加速行业"马太效应",头部公司凭借体量、资金、成本、技术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尾部公司生存空间被压缩[19][20] - 头部消金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优势,2024年消金公司金融债票面利率中位数2.25%,2025年进一步下探至1.65%-2.2%[22] - 宁银消金2025年1月发行10亿元金融债利率低至1.65%,创行业新低[22] - 截至2024年末,行业总资产规模13848.59亿元,四龙头总资产合计6387.66亿元,占比46%;行业净利润152.42亿元,四龙头占比近46%[23] - 2025年上半年四龙头总营收261.82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总利润39.82亿元,同比净增13.61亿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