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残疾人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热议)
人民日报·2025-08-28 2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需要全社会消除偏见并提供平等机会[1][2][3] - 残疾人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持证残疾人数超过3800万 就业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关键方式[1] - 政策层面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十四五"期间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231万人 超217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2] 残疾人就业现状 -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率显著提升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三年间增长4.8个百分点[2] - 当前仍面临岗位适配性不足 培训机会不平等及用人单位歧视等多重挑战[2] - 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重点解决岗位适配性和就业稳定性问题[3] 就业支持措施 - 需根据残疾类型实施精准施策 肢体残疾者适合远程办公或轻体力岗位 听力障碍者适宜编程或数据处理岗位[2] - 要求企业进行个性化岗位改造 通过多元化的岗位设计和灵活的工作内容实现扬长避短[2] - 各地通过专场招聘会和资源整合推动高质量就业 需持续强化岗位挖潜与服务支撑[2][3] 社会意义与价值 - 残疾人就业体现中华民族扶残济困的传统美德 是社会发展成果普惠的重要标志[1][2] - 残疾人拥有完整人格尊严 不仅是"被照顾"角色 更渴望通过就业回报社会贡献力量[3] - 减少与岗位无关的身体条件限制 提供平等机会是实现残疾人自我发展的核心诉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