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国投创益作为国家级基金管理人 通过产业投资推动乡村振兴 管理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元 探索现代农业与资源开发双轮驱动模式 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成效显著[1][2] - 投资策略聚焦农业科技和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 生物育种和农业机械化领域取得突破 撬动社会资本4000亿元 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3][4][5] - 面临农业现代化短板和农民增收挑战 需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与就业平衡 实现国家战略与市场化运营协同[6] 产业投资规模与模式 - 管理10余只乡村振兴产业基金 总规模突破500亿元[1] - 采用现代农业与资源开发双轮驱动投资模式 重点覆盖欠发达地区[1] - 累计撬动社会资本4000亿元投入乡村振兴领域[3] 就业与增收成效 - 投资项目累计带动1000万人次就业[2] - 为就业人口提供收入超过1万亿元[2] - 益客食品案例中 企业从行业第三升至第一 2022年实现上市[2] 资源开发投资 - 重点投资风电水电企业 包括中广核风电 华电福新 青海风电 青海黄河 新疆新华 三峡水利[2] - 资源类项目有力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链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3] 农业科技投资 - 实现生物育种核心企业 人才和技术投资全覆盖 覆盖隆平生物 杭州瑞丰 国丰生物等企业[4] - 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序推进 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渗透率达90%[4] - 农业机械化成效显著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三大主粮机械化率超88%[4] 技术突破案例 - 钵施然打破国外采棉机垄断 使对外依存度从近100%降至10%[5] - 潍柴雷沃实现耕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 增强复杂地形区域产业能力[5]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短板 欠发达地区现代化滞后 农民种粮收益低 农村老龄化严重[6] - 需加强特色产业体系培育 科技创新赋能 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和品牌建设[6] - 基金需平衡国家战略服务与市场化可持续运营 需政策持续支持[6]
共富路上的耐心资本:国家级基金“双轮”赋能乡村振兴
证券时报·2025-08-28 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