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发布纲领性文件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以市场机制为主渠道推进碳减排 破解减排成本高和转型动力不足难题 [1] 碳市场定位与机制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包含强制减排责任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自主减排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2] - 碳价反映碳排放资源稀缺性 引导金融资源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高碳产业向清洁低碳领域流动 [2] - 企业可自主选择履约路径 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或购买配额填补缺口 以更低社会成本达成总体减排目标 [3] - 全国碳市场覆盖电力 钢铁 水泥等主要排放行业 碳排放总量接近全国总量的70% [3] 市场建设进展 - 建成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中国特色碳市场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2] - 自愿减排市场已建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发布6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包括造林碳汇 并网海上风电等 [5] - 注册登记系统累计开户5635个 申请登记项目47个 已登记项目23个 其中9个项目登记经核证减排量约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5] 发展目标与挑战 - 需统一配额管理 交易 监管 数据管理和对外合作 促进碳配额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 需统筹强制市场与自愿市场建设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 服务减排与金融属性功能 碳市场与产业能源政策协调 全国与地方试点市场衔接 [4] - 将加快构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丰富市场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健全监管机制 探索国际化新途径 [6] 经济影响 - 碳市场协调减排和经济增长 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 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减碳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3] - 推动电力 冶金 建材 石化 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及工艺革新 通过碳价传导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脱碳 [3] - 自愿减排交易制度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创造巨大绿色市场机遇的重要政策工具 [5]
破解“减排成本高”难题 碳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
第一财经·2025-08-28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