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辅到柏林:欧洲能源价格暴涨300%,谁才是俄乌战局真正赢家?
搜狐财经·2025-08-28 07:07
伊朗与朝鲜对俄援助 - 伊朗对俄出口仅增长8.7%,主要集中于无人机零部件[2] - 伊朗石油出口因西方制裁受限,无法提供替代能源支持[2] - 朝鲜对俄粮食出口仅12万吨,不足俄军单日消耗量,武器实际交付量为零[2] 中国对俄经济支持 - 中俄贸易额逆势增长26.3%,能源合作成为关键支柱[4] - 中国从俄进口原油1.2亿吨,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43%[4] - 钢铁、水泥、稀土等战略物资供应量同比激增35%,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达72%[4] 欧洲能源与经济危机 - 欧洲天然气价格较战前暴涨320%,德国工业用电成本突破0.5美元/度[5] - 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11个月低于荣枯线,法国汽车产量下降41%[5] - 印度对欧石油出口激增200%,其中70%为转口俄罗斯原油[4] 乌克兰经济崩溃 - 乌克兰GDP预计缩水至战前35%,公务员月薪不足150美元[7] - 全国78%铁路瘫痪,敖德萨港吞吐量下降89%[7] - 小麦出口量仅及战前12%,黑海航线遭俄军封锁[7] 地缘经济格局重构 - 伊朗和朝鲜援助被视为地缘政治装饰品,中国实际支撑俄罗斯战略骨架[8] - 欧洲制裁与乌克兰反抗沦为大国博弈消耗品[8] - 经济生存权成为战争核心,贸易线决定战略主动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