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赚钱效应回归, 绩优基金“二次首发”潮袭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8 06:31

基金行业营销策略转变 - 基金行业营销思路从"重首发"转向"重持营、轻首发",对业绩持续出色的老产品采用"二次首发"形式进行重点持营 [1][15] -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渠道合作开展"二次首发"活动 [1][3] - 行业选择"二次首发"产品时倾向于业绩稳定、渠道认可度高、契合市场风口且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9][10] 二次首发的定义与特点 - "二次首发"指基金公司对存量基金仿照新基金首发模式进行集中营销,需争取渠道资源并配合路演、激励政策及费率优惠 [3][9] - 与常规持营相比,"二次首发"营销优先级更高、资源更集中、周期更短(通常1-2周),资金入市效率更突出 [9][10] - 该模式依赖于市场情绪、渠道执行力和产品吸引力,效果呈现分化:明星产品规模增长显著,普通产品效果有限 [11] 具体案例与规模影响 - 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量化基金)在交通银行二次首发,成立以来收益超20%,二季度末规模2.18亿元 [4] - 华夏智胜优选混合发起式在招商银行二次首发,成立以来收益超50,并提供申购费率优惠 [5] -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混合在工商银行二次首发后规模增长超1亿元,近一年净值翻倍 [6] 市场背景与驱动因素 - 自2025年7月以来市场回暖推动二次首发活动显著增多,投资者因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参考而决策依据更充分 [1][3][12] - 权益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后持续回暖,增量资金流入为二次首发提供机会 [4] - 2025年8月多家公司密集开展二次首发,吸引增量资金入场 [3] 各方优势与行业影响 - 对渠道:推销有历史业绩的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容易,客户接受度高 [12] - 对投资者:申购费率优惠且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心理安全感更强 [12] - 对基金公司:快速提升规模、盘活存量产品并扩大市场影响力 [1][16] 持营挑战与结构分化 - 当前持营面临产品同质化、赎回压力及投资者信心不足等挑战 [14] - 持营效果分化:ETF获机构积极申购(包括中小机构和保险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此前以净赎回为主且近期刚止住 [14] - 混合型基金份额较2024年四季度减少,股票型基金份额明显增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