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创新 - 1992年珠海首开"科技重奖"先河 诞生首批"科技百万富翁"并吸引2.3万名科技人员及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赴珠海[3] - 科技重奖实施三年内带动5000多人次携400多项科技成果洽谈合作 吸引投资超8亿元[3] - 出台全国首部人才开发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 构建法治化人才环境[4] 产业发展成效 - 2024年软件业收入达554.13亿元 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54.84%[5] -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35.2% 集成电路业增长21.4% 精细化工业增长15.9% 智能家电业增长12.8%[9]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0%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6% 装备制造业占比37.8%[9] 企业创新案例 - 纳睿雷达登陆科创板 体现城市"创新合伙人"模式成效[7] - 极海半导体车规MCU累计出货量超3000万颗 目标抢占25%国产机器人MCU市场[8] - 企业拥有超500名研发工程师 与浙大、武大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8] 人才集聚数据 - 2024年新引进各类人才约7万人 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12] - 汇聚10所高校包括4所"双一流"高校 在校大学生超14万人[11]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4.6件[11] 区域竞争力 - 大湾区人才竞争指数达19.6 位居深圳广州之后列第3位[11] - 三年内储备不少于3.6万套人才住房 实施"一免两减"住房政策[12] - 985大学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 高校数量居全省第二[11] 产业布局规划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1] - 发展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1] - 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1]
“人产城”共荣:珠海经济特区的进化基因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8 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