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类房地产洗钱方式将被严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14:27

政策发布 - 住房城乡建设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 明确房地产从业机构需拒绝向身份不明客户销售房屋或提供经纪服务 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2]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限从不少于五年延长至不少于十年 较此前规定延长一倍 [2][3] - 该文件是主管部门迄今对房地产反洗钱工作最细致的规范 旨在应对日益复杂的洗钱手段和新问题 [3] 监管背景 - 中国反洗钱监管范围持续扩大 2023年起诉洗钱罪2971人 为2019年近20倍 2024年上半年起诉1391人 同比上升28.4% [5] - 反洗钱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006年通过《反洗钱法》主要针对金融机构 2017年起强化房地产领域监管 要求客户资料保存不少于五年 [6] - 2024年新修订《反洗钱法》正式实施 明确将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中介机构纳入特定非金融机构监管范围 [6][7] 洗钱路径与特征 - 房地产洗钱呈现"大钱走开发 小钱走交易"特征 开发环节常与贪污腐败挂钩 通过项目审批便利换取暗股回报 [9] - 交易环节四种常见操作:化整为零分拆购房 名亏实盈投资房产 利用房企关联企业虚假合同漂白 注册空壳公司以租金形式洗白 [9][10][11] - 当前洗钱方式更隐蔽 与金融工具结合更紧密 跨境操作增多 买方时代下开发商履行反洗钱义务意愿较低 [11] 实施与展望 - 《办法》对客户信息获取 主管部门权责划分有细致规定 强化法律责任威慑力 具较强可操作性 [11] - 北京2020年已出台房地产反洗钱暂行办法 含33条细则及标准化表格 地方版措施有望陆续落地 [12] - 行业分析认为反洗钱规定将进一步细化和落地 贵金属宝石领域同类办法已于2024年8月施行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