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独角兽MiniMax计划香港上市 估值超40亿美元 游戏公司如米哈游等通过投资AI企业积极布局AI赛道 驱动因素包括游戏开发降本增效及提升用户体验需求 [1][2][3][5][13] MiniMax公司概况与融资 - 成立于2021年 专注多模态大模型研发 属中国大模型六小龙之一 [6] - 融资历程:2025年7月C轮融资近3亿美元(上海国资母基金) 2024年5月B轮融资6亿美元(阿里巴巴) 2023年6月A轮融资超2.5亿美元(腾讯投资、绿洲资本) 2022年7月Pre-A轮(米哈游、明势资本等) [1] - 产品包括视频生成APP海螺AI(24年12月-25年2月登顶全球AI产品榜) 虚拟伴侣软件Talkie(年营收近7000万美元)及国内版星野 [8][10] 游戏行业AI投资布局 - 米哈游2018年成立逆熵研究部 2023年将AI嵌入《崩坏:星穹铁道》开发 2024年创始人蔡浩宇在美成立AI公司Anuttacon 2025年推出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 [2][3][5] - 2024年至今米哈游成立至少6家AI相关公司 2025年7月全资成立上海米哈游无定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 [5] - 莉莉丝投资启元世界(应用于《万国觉醒》等游戏) 三七互娱投资14家AI公司(包括月之暗面、智谱AI等) 巨人网络与完美世界亦有布局 [5] - 腾讯AI Lab覆盖游戏、社交等业务(如《和平精英》智能队友) 网易伏羲实验室实现《逆水寒》400+智能NPC实时交互 两家均采用自研+投资策略 [5] AI在游戏行业应用场景 - 降本:52%游戏开发公司使用AI工具 36%个人开发者用AI催生创意 顶级3A游戏研发成本达9000万-2亿美元 回本需售700万套以上 [13][15] - 人力成本涵盖策划、美术、程序等近20种职能 技术成本包括引擎授权费(数十万美元)、服务器租赁(月均数千至数万美元)及工具采购(年数十万元) 美术原画单张价格达数千至上万元 动画特效累计花费数十万元 [14] - 增效:AI应用于角色行为控制、3D建模调优、NPC台词生产(如《崩坏:星穹铁道》) AI队友提供战斗支持与情感陪伴(如《永劫无间》) AI实现场景生成(如《黑神话·悟空》运用AI技术去噪) [3][17][19] 行业风险与挑战 - 训练数据侵权问题:MiniMax于2025年1月遭爱奇艺起诉著作权侵权(涉图片视频素材训练 索赔10万元) 案件审理结果或成行业版权合规判例 [22][23] - 产品内容合规风险:AI陪伴类产品存在擦边、低俗内容(如Talkie因违规被美日应用商店下架) 需建立内容分级过滤体系及双重审核机制 [10][24]
MiniMax上市计划启动,为何“米哈游们”频频布局AI?
36氪·2025-08-27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