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力应对能源转型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
中国电力报·2025-08-27 06:28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55摄氏度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1] -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40% 电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势在必行 [1] - 新能源发展是破解能源安全难题的重要举措 因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 [1] 中国新能源发展成就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 超过全球新增装机一半 [1]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发电总装机42% [1] - 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至16.72亿千瓦 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挑战 -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导致系统转动惯量持续降低 传统稳定理论难以适应"双高"系统特性 [2] - 大规模储能接入改变"发输用同时完成"铁律 系统平衡与调度理论需重构 [2] - 配电网向有源化转型 面临电压调节难度增加、保护系统适应性不足等多维度挑战 [2] 电力系统运行层面挑战 - 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大幅增加电网平衡压力 [3] - 新能源"大装机小电量"特性与电网实时平衡要求不匹配 2024年1月寒潮期间东北电网新能源出力降至10%左右 [3] - 电力电子设备占比提高导致系统稳定形态复杂化 出现中频带新问题 [3] 基础理论研究方向 - 研究低惯量系统广域同步稳定机理 攻关构网型技术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 [4] - 建立"统一平衡+分散平衡"相结合的新电网运行机制 适应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业态 [4] - 通过高精度感知与智能控制实现配电网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掌控"转型 [4] 运行管理技术措施 -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新能源接入的物理基础 [5] - 加快电化学储能等调节资源建设 发挥毫秒级快速调控能力 [5] -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需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 同时研究新型长时储能替代方案 [5] 系统安全与标准建设 - 加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覆盖电池本体、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 [6] - 强化标准建设 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标准 加快构网型变流器标准制定 [6] - 深化电力市场改革 完善新能源和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模式 [6] 技术支撑体系创新 - 融合人工智能和5G等先进技术 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运动支撑和保障能力 [6] - 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保障"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