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拼多多二季度财务表现呈现收入增速放缓与利润超预期但不可持续的特点 公司高管明确表示当前利润水平不具备可持续性并强调未来面临较大波动 [1][3][4] - 公司通过千亿扶持计划推动供给侧改革 采取差异化策略培育平台原生品牌 旨在提升商家质量与构建隐性壁垒 但导致营业成本大幅上升并影响短期财务表现 [4][13][19][20] - 电商行业竞争加剧 拼多多避开与头部平台直接竞争 转而通过低成本承接增量市场(如多多买菜)及降低佣金等策略巩固下沉市场优势 [1][7][17]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1039.9亿元 同比增长7% 较上季度10%和去年同期86%显著放缓 [4] - 经调整利润327.1亿元 同比下滑5% 但远超市场预期的223.9亿元 主要包含利息与投资收益贡献 [4] - 经营利润258亿元 同比下滑21% 经营利润率大幅下跌 [4] - 营业成本同比大增36% 高于一季度25%的增速 主要因千亿扶持计划投入 [4] 业务收入分析 -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557亿元 同比增长13% 反映商家营销需求仍旺盛但增速创近年新低 [5][8] - 交易服务收入482.8亿元 同比微增0.7% 增速为近年最低 主因中小商家佣金调降(平均约3%)及会计规则抵扣影响 [5][7] - TEMU佣金率保持稳定(全托管5%-10% 半托管0.5%) 多多买菜增量贡献未在二季度体现 [7] 战略与行业对比 - 供给侧改革策略区别于淘系"除优扶劣"的激进手段 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以"调养"方式培育平台原生品牌 避免直接引入大牌 [11][13][19] - 平台优先服务中小商家及产业带品牌 通过性价比流量机制和店群运营模式构建差异化生态 但需平衡商家质量与低价心智矛盾 [9][17][18] - 高管主动淡化利润超预期 强调短期波动 反映公司更注重长期供给侧投入而非短期股价稳定 [3][20] 竞争格局 - 电商头部平台(淘系、京东)聚焦围攻美团时 拼多多通过低成本承接退出市场(如美团优选撤退后多多买菜接盘)及下沉市场渗透实现差异化竞争 [1] - 佣金率显著低于行业水平(其他平台纯佣金约8%) 结合全/半托管模式巩固价格优势 [7]
猫狗围攻光明顶,拼多多悄悄入“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