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时深度】美国为何反复回归“孤岛心态”?
环球时报·2025-08-26 23:20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表现 - 美国四处加征关税,并采取取消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收紧移民政策等一系列行动 [1][2] - 美国试图与他国“脱钩”或重新定义关系,具体表现为质疑北约“集体防御”、试图转嫁对乌克兰援助成本 [2] - 美国先后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 对美国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潜在影响 - 政策不确定性和对法治的怀疑可能使美国成为越来越不吸引人的投资目的国 [2] - 公共部门和美国大学的研究能力正陷入困境,技术移民是否仍认为美国开放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2] -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其孤立政策可能导致美元逐渐失去储备货币地位 [9] 对美国旅游业及国际形象的影响 -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数据显示,美国是今年接受调查的184个国家中唯一一个外国游客消费下降的国家 [4] - 今年到访美国的国际游客数量仅有2019年的80% [4] - 美国政府在国家层面的行动,如吊销学生签证、部署军队镇压抗议等,对其全球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 美国孤立主义的历史渊源 - 美国“孤岛心态”与其被两大洋守护的地理位置、长期“置身事外”的安全感及国内经济波动有关 [1][4] - 建国初期华盛顿总统主张不将美国命运与世界交织,门罗主义将“不干涉他人、不容他人干涉”外交基调制度化 [5] - 20世纪30年代,在大萧条和一战代价阴影下,美国公众舆论与政策滑向孤立主义 [6] 全球经贸格局的演变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许多国家未采取报复措施,而是转而寻求与其他贸易伙伴加强合作 [8] - 自2017年以来,世界贸易保持在全球GDP中约60%的占比,但有美国参与的贸易份额明显下降 [8] - 美国的行为促使世界其他地区有动力开展新合作,例如加拿大和欧洲合作更紧密,非洲更青睐中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