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遇见”为“预见”(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8-26 22:22
核心观点 - 强调"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预防性理念在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竞争力中的核心价值 [1][3] - 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赋能实现精准高效的应急准备 [2] - 将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融入各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塑造核心竞争力 [3] 行业实践案例 - 湖南沅江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潮汐窗口"机制实现10多名储备专员5分钟内快速响应民生需求 [2] - 重庆渝中区接入25万多个消防感知资源实现立体实时监管 使火情处置时间提前2-3分钟 [2] - 复兴号列车在多种工况下完成60万公里运用考核 测试标准严于欧洲同类产品 [3] - 汽车行业设计兼容触控/电容/机械拉手3种开启方式的车门系统提升安全冗余 [3] 技术应用领域 -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操作培训提升科学急救效率 [1] - 消防感知系统整合生命通道监控和水压监测技术 [2] - 极端工况测试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设备验证(正负40摄氏度温度跨度) [3] 系统优化方向 - 避免形式主义准备 强调应备尽备和能用好用的实际需求导向 [2] - 通过细节优化和技术挖潜发现补短板与延长板的可能性 [2] - 从安全冗余设计着手将潜在损失最小化并提升系统可靠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