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背景与规模 - 天津于8月31日举办史上规模最大的上合峰会 20多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秘书长出席 [1] - 参会阵容包括俄罗斯、印度、伊朗等正式成员国及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非成员国领导人 [1] 非成员国参会动机 - 印尼新总统普拉博沃寻求经济增长新引擎 雅万高铁通车成为政绩样板 [3] - 越南总理范明政参会释放合作大于立场的信号 [5]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注重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的实际收益 [5] 美国制裁行动 - 美国财政部以"协助伊朗石油运输"为由制裁两家中国能源企业 [1][9] - 制裁时机选在峰会前 意图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拖延合作进度 [9][11] 多边合作吸引力 - 上合组织提供能源结算新机制、跨境物流标准化、数字经济规则框架等实打实合作内容 [11] -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缺乏落地项目 更多停留在协议层面 [11] - 合作收益远超制裁风险时 商业决策更看重资源价格、运输效率及合同稳定性 [12] 国际机构认可与格局对比 - 联合国秘书长参会为上合组织提供"国际认证"标签 标志多边主义新极成型 [7] - 上合组织坚持开放包容 覆盖正式成员、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 [16][17] - 美国推行小圈子价值观联盟 以意识形态划线 [19] 经济数据与趋势 - 上合组织GDP占全球25% 天然气储量超40% 领土覆盖欧亚大陆65% 人口接近全球一半 [22] - 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从40%降至24% 亚洲经济总量已超欧美之和 [24][26] - 全球经济重心东移 欧洲国家追求"战略自主"并加强东方新能源合作 [26] 治理理念差异 - 中国推动"再全球化"让发展中国家享受全球化成果 美国维持发达国家核心旧模式 [19] - 上合组织以"上海精神"为核心 提供包容性全球治理替代方案 [28]
多国领导人齐聚天津参加上合峰会,美国突然宣布制裁中国两家能源企业,背后较量比表面深?
搜狐财经·2025-08-26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