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部:“十五五”将增加江河支流、小微水体断面监测
新京报·2025-08-26 07:14

水质改善成效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9% 大幅优于"十四五"目标[1]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2015年64.5%提升至2024年90.4% 提高25.9个百分点[1] - "十三五"以来实现水质"九连升" 2024年底有望实现"十连升"[1] 污染治理措施 - 排查全国七大流域河湖岸线约58万公里 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个[1] - 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超过90%[1] - 推动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700余座[1] - 解决污水管网不完善 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3500多个[1] 监管体系建设 - 构建"天—空—地"立体监管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 公众举报等手段[1] - 累计划定2.4万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 - 推进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编制[2] 水生态保护进展 - 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 稳步推进考核试点[2] - 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 永定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2] - 推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2] 监测体系优化 - "十五五"期间将增加200多个水质较差河流二三级支流及小微水体断面监测[1][2] - 监测网络从大江大河向支流 小微水体拓展[2] - 目标体系从单纯"好Ⅲ水质比例"向综合"优良水体比例"转变[2] - 新增水生态相关指标 更全面反映水生态环境状况[2] 现存挑战 - 部分地区存在屋后垃圾遍地 污水横流现象[2] - 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反映河流湖泊污染导致树木枯死 农田秧苗烂根 鱼虾死亡等问题[2] - 水生态环境保护需兼顾指标数据和人民群众实际感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