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发文: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上海证券报·2025-08-25 20:09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1] 碳市场发展现状 - 2021年7月正式启动 成为全球覆盖碳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 - 首批覆盖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家 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 [1] - 2025年3月首次扩围 新增钢铁 水泥和电解铝三大高耗能行业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1] - 当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60%以上 [1] 配额管理制度 - 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排放双控要求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2] -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到2027年对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2]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 建立配额储备和调节机制平衡市场供需 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2] 金融机构参与机制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3]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3] -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3] 市场监督与协同机制 - 加大对碳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 [3] - 加强全国碳市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和制度衔接 [3] - 制定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和交易收费规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