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关总署:跨境贸易便利化助企业赢先机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25 13:06

海关监管规模与效率 - "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1] - 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43.8万亿元 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今年1-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增长7.3%[1]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5大类964项"一网通办" 基本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1] 贸易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出口"含新量"显著提升[1] - "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 实现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多元化[1] - 全国通关一体化全面实现 线上、掌上通关办事成为常态[1] 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 - 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 对拼箱出口货物实行"先查验后装运" 减少重复装卸[2] - 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 货物港口转运时间从5-7天缩短至2-3天[3] - 开设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 周边国家新鲜水果7小时可达广州、30小时可达北京[3] 监管创新与业态发展 - 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 今年1-7月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增长8.7%[3] - 取消跨境电商海外仓备案 实行海外仓出口"离境即退税、销售后再核算"政策[3] - 与57个国家(地区)实现AEO互认 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银行融资担保、授信等便利[3]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 - "十四五"期间新增1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总数达174个 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6] - 2024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比2020年增长超30% 贡献全国近1/5进出口总额[5][6] - 形成跨国产业承接平台 如重庆配套2300多家企业建成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占全球产量1/3)[6]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省份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外贸迅猛增长 特殊区域进出口值占本地外贸一半以上[7] - 推动检测维修、融资租赁、期货交割等新业态发展 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7] - 国务院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 涉及海关的68项改革有18项源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