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精尖人才最高1亿元项目综合资助,长三角城市加速来深揽才
南方都市报·2025-08-22 09:07

区域经济联动 - 大湾区和长三角跨圈联动加速 人才成为关键变量 滁州在深圳前海举办招商推介活动 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和专家学者[1] - 长三角城市如嘉兴 常州 淮安等频繁在深圳举办招商和人才对接活动 策略日益精细和多元化[4] - 探索深圳研发加长三角转化的研发协同飞地模式 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或孵化器 吸引科创项目和人才 成熟后引入长三角产业化[5] 滁州经济与产业 - 滁州2024年生产总值跨越4000亿元 经济总量稳居安徽第三和全国百强 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和中国科创中心百强 是过去十年全国GDP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1] - 滁州八大重点产业链包括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 半导体 医药器械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 绿色食品 智能家居等 拥有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 - 作为光伏之城 全球光伏企业综合排名20强中10家落户滁州[1] 深圳产业布局 - 深圳20加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 打造4个万亿级 4个五千亿级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1个产业集群 工业母机 激光与增材制造 精密仪器设备3个产业集群合并为高端装备与仪器产业集群[2] - 深圳与滁州在高端产业上有融合交集 一批深圳知名企业如立讯精密 康佳 创维 比亚迪 东鹏特饮等已经落户滁州[2] 人才政策 - 滁州面向高精尖人才给予负责项目一事一议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再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 连续5年生活补贴每年最高100万元[3] - 面向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购房 租房和生活补贴等综合补贴 对创业人才再给予最高100万元创领办企业补贴[3] - 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给予购房总额30%最高30万元补贴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按产学研项目金额20%最高200万元给予企业补贴 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全方位补贴包括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3] 区域合作优势 - 长三角城市看中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科技创新能力 国际化视野以及丰富的资本和人才资源[4] - 区域一体化效应取决于区位 人才密度和产业集群 研发型制造企业将研发总部留在深圳 采取分布式生产 数字化时代扩大空间距离 深圳和长三角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