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饮料行业深度:后来居上,中国软饮料巨头的平台化之路-东吴证券
搜狐财经·2025-08-22 02:34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历经三阶段:90年代中期前为碳酸饮料主导阶段,碳酸饮料占比超50% [1];1995-2014年为多元化增长阶段,本土企业壮大,果汁、茶饮料等品类兴起,百亿大单品频现 [1];2015年至今为结构性增长阶段,瓶装水、功能饮料持续增长,碳酸饮料、茶饮料向健康化、无糖化发展 [1] - 碳酸饮料主导阶段外资与本土企业均发力,可口可乐、百事等海外巨头进入,北冰洋、崂山可乐等本土品牌相继建厂投产 [22];1980-1994年碳酸饮料产量CAGR高达26%,90年代中期碳酸饮料占软饮料比重仍超过50% [22] - 多元化增长阶段软饮料产量从1997年789万吨增加至2014年1.67亿吨,期间CAGR接近20% [26];2008年王老吉营收突破100亿元,2013年娃哈哈营养快线、AD钙奶分别突破200亿元、100亿元,旺仔牛奶达100亿元 [26] - 结构性增长阶段行业产量稳定在1.8亿吨左右,2015-2024年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即饮咖啡、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期间CAGR分别为9.43%、8.5%、7.13%、6.24%、5.87%、1.24%,果汁、浓缩饮料、亚洲特色饮料下滑 [30]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当前行业竞争激烈,传统赛道龙头先发优势明显,新兴成长赛道能实现格局突围 [37];瓶装水、茶饮料、碳酸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即饮咖啡维持较好增势 [37] - 细分赛道集中度差异显著:即饮咖啡、能量饮料、碳酸饮料CR3均超70%,运动饮料、茶饮料、瓶装水、果汁CR3分别为55%、54%、34%、33% [39];2024年瓶装水CR3为33.8%(农夫山泉14.9%、华润怡宝9.9%、百岁山9.0%),茶饮料CR3为54.0%(康师傅21.6%、统一16.8%、农夫山泉15.6%) [39] - 龙头通过"大单品迭代+细分场景渗透"构建护城河,百亿大单品是细分赛道引领者重要门槛 [41];瓶装水赛道农夫山泉体量160亿元、怡宝121亿元,茶饮料赛道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体量百亿上下,无糖茶东方树叶体量突破100亿元,能量饮料华彬红牛200亿元、东鹏特饮133亿元 [41] - 代表性企业营收规模:2024年农夫山泉饮料业务营收249亿元(即饮茶167.5亿元、包装水159.5亿元),东鹏饮料158亿元(东鹏特饮133亿元、补水啦15亿元),华彬红牛234亿元(红牛210.9亿元),华润饮料135亿元(包装水121.2亿元) [42] 未来趋势与细分赛道机会 - 健康化、功能化是产业发展共识,瓶装水、无糖茶、能量饮料、电解质水、椰子水等赛道高景气度延续 [44];纵向复盘海外发达国家品类演变,核心方向是健康化、功能化 [6] - 瓶装水:2023年中国内地水的包装化率14.4%,相比中国香港22.7%、美国59.7%有较大渗透空间,预计2028年提升至18.9% [6];2023年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饮用水零售规模1206/182/762亿元,占比56.1%/8.5%/35.4% [74];中大规格水渗透最快,家庭替代自来水场景增加 [74] - 无糖茶:2024年中国无糖茶占茶饮料比重约20%,对比日本84%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80];东方树叶市占率75%、三得利乌龙茶10% [95];东方树叶历经十年亏损培育为主流品类,未来下沉市场渗透、功能性延展与文化出海成第二增长曲线 [6] - 能量饮料:美国呈现Monster(34.1%)、红牛(35.2%)双寡头格局 [104];东鹏特饮本土增长同时计划出海东南亚,依托当地企业合作实现区域破局 [6] - 电解质水:外资渠道集中一二线城市,本土龙头布局较晚,低线城市市场机会大 [6];东鹏补水啦有望引领渠道下沉 [6] - 新兴品类:椰子水天然健康属性强,IFBH带动品类快速渗透 [6];气泡水依托差异化创新,元气森林引领品类扩容 [6] 重点公司分析 - 东鹏饮料:实施"1+6+N"战略构建产品矩阵,数字化体系行业领先,覆盖超420万家终端网点 [42];补水啦势能强劲,平台化战略强化,计划出海东南亚 [7] - 农夫山泉:天然水源壁垒、差异化价值锚定,瓶装水重拾份额,无糖茶引领成长 [7];即饮茶业务收入增速目标约15%,包装水业务目标50% [42] - 华润饮料:经营节奏阶段性承压,产能与渠道驱动成长 [9];以"一超多强"产品矩阵为核心创新 [42] - 伊藤园:日本无糖茶龙头,2024年市占率28.7% [78];2024年营收4727.16亿日元(茶饮料占比61.69%),印证"传统产业+极致创新"颠覆力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