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赵纯想:独立开发者的下一场游戏即将到来 | NEXTA创新夜谈
36氪·2025-08-22 02:09

公司产品与业绩 - 胃之书是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美食记录App 专注于使用LLM的总结能力而非生成能力 用户通过拍照记录饮食 AI辅助生成热量和代谢路径分析 并支持每日饮食情况分析[1] - 作为付费内购App 胃之书在五月上线当月收入达1.2万美金 并冲到苹果美食佳饮分类第三名 仅次于下厨房[1] - 产品采用自然流量推广 不依赖营销宣传 上线一年多仅发布十几篇小红书内容[8] 产品设计理念 - 产品设计遵循"三不做"原则:不依赖大模型生成能力 不做泛内容而专注垂直领域 不让应用与AI强绑定[10] - 多模态AI应用核心在于降低"心智成本" 例如记录饮食从需点击10次屏幕减少到仅拍照一次 效率提升十倍[9] - UI设计采用黑白底色衬托用户拍摄的五彩斑斓食物 突出用户内容而淡化应用自身 坚持简洁体验[13] - 避免让用户感知"AI味" 通过插画和UI设计淡化AI痕迹 贴近真实使用场景[10] 技术开发与AI应用 - 开发者代码手写率从项目初期的30%逐渐下降 在Claude 4.0推出后降至1%-3% 几乎不再需要手写代码[6] - AI在开发中主要辅助"1到99"阶段 但"0到1"的创新仍需人类完成 涉及审美和独特认知[14] - AI本质是乐观型工具 能提供开发信心和效率 但无法真正创造新事物(如创造新词)[19] - 开发者利用AI提高效率 例如用AI进行内容审核 通过一段提示词实现24小时免费审核用户音频 替代传统团队需求[23] 开发策略与行业观点 - 垂直领域应用更容易形成品牌质感 例如识别鱼类、花朵或预测另一半长相等场景 比泛需求更能打动用户[10] - 成功应用需满足垂直场景核心需求 而非强调AI属性 用户关心快速获取卡路里而非背后技术[11] - 当前未出现抖音/微信量级的AI应用 ChatGPT未颠覆现有平台 反而强化其护城河 AI降低创作门槛但缩小新平台机会[22] - 开发者应避免蹭AI热度 而是利用AI提升开发效率 专注内心认可的"人生产品"而非追逐"超级应用"[21][17] 开发者背景与跨学科优势 - 开发者具有化学专业背景 曾为签约作者和编剧 后转型产品经理并创业 跨学科经历带来产品想象力[3][6] - 非技术出身开发者能融入行业经验 例如画家开发画廊应用或唱片收藏者开发唱片应用 更易获得同好认可[6] - 独立开发者需具备"心气儿"和疯狂幻觉 AI编码能力增强开发信心 催生更多独立开发者[16] - 学习代码需掌握Swift/Python/JavaScript基础 理解数据结构和变量循环 才能有效修改AI生成代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