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收地已发行超1500亿元,占拟收储总金额27%
36氪·2025-08-22 01:57
专项债收储规模与进展 - 截至8月18日,全国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储存量闲置土地超4300宗,总用地面积超2.2亿平方米,拟收储总金额超5500亿元 [1][2][3] - 广东、浙江、重庆拟收储金额位列前三,分别为789.7亿元、643.4亿元和533.8亿元 [3][4] - 专项债实际发行规模为1505亿元,仅占拟收储总金额的27%,其中广东发行377亿元居首,湖南发行307亿元次之 [8][9] 区域分布特征 - 26个省市公示收储计划,一二线城市地块合计989宗,拟收储金额超2050亿元,占比37% [4] - 重庆收储金额533.8亿元及用地面积1815.4万平方米均居城市首位,杭州、郑州均超150亿元 [3][4] - 江苏、新疆等省份拟收储金额不足50亿元,内蒙古仅0.1亿元,区域差异显著 [3] 土地性质与所有权结构 - 住宅用地为收储主力,宗数占比约66%,7-8月占比提升至70%以上;商办用地占24%,工业用地占6% [5] - 84%收储地块属于地方国企,民企占比仅13% [5] - 收储价格与成交价比值在0.8-1.0之间的地块占比50%,0.9-1.0区间占比31%,0.7-0.8区间占比17% [5] 专项债发行与政策背景 - 已发行专项债集中于"自审自发"试点地区,非试点地区尚未发行,发行节奏较慢 [10] - 全国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88万亿元,收储用途占比仅5.2%;按全年额度4.4万亿元测算,后续收储规模约800亿元,全年合计约2300亿元 [10] - 国常会提出"摸底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有望加速收储进程并改善市场供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