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与投向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规模为5000亿元 [1] -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1] - 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本次工具使用范围更广泛 更侧重于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 [2] 地方项目储备进展 - 湖北省咸宁市从市"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重点工业企业项目、高技术含量新项目中筛选项目 [3]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及企业发展需求谋划优质项目 [3]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 总投资133.69亿元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需求21.86亿元 其中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绿色低碳转型领域项目较多 已筛选4个项目 资金需求1.49亿元 [3]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储备项目12个 总投资42亿元 申报基金金额3.9亿元 另推动18个民营企业项目入库 总投资149.6亿元 申报基金约15亿元 [4] 政策背景与推进时间线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指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5] - 5月以来河南、四川、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山东、北京等多地召开宣讲会或项目储备会 [5] - 8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表示要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1]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 工具运作机制与特点 - 定位为"准财政"工具 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 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 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2] - 主要通过股东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给项目注资 坚持财务投资人定位 要求项目有经营性收益 [8] - 预计与专项债配合 新型工具注重前端补资本金 专项债主攻项目后端建设 [8] - 项目筛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并推荐给政策性银行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 [7] 经济背景与政策必要性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1-7月增速回落至1.6% 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8] - 工具对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有积极意义 [6] - 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 尤其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投资 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优化供给结构 [8] 历史工具对比与规模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7400亿元 [7] - 2022年工具重点投向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其他专项债投资项目 [7]
5000亿“准财政”工具将出,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1 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