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中有你丨“追风逐日”的脚步不停歇
中国经济网·2025-08-21 05:3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在一季度达到14.82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1] - 鄂尔多斯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位列一类风能资源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1] - 达拉特旗新能源装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700万千瓦 综合治理面积达292万亩[4] 光伏发电项目 -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采用跟踪式光伏阵列 每15分钟自东向西转动[1] - 基地采用"林光互补"建设模式 推动沙漠生态治理 能源经济 农林牧业和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3] - 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发绿电20亿度 年节约标准煤68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粉尘45万吨[3] - 光伏基地通过"板上发电 板下修复 板间种植"模式改善沙漠生态环境 板下种植耐旱作物和牧草并发展特色养殖业[3] 储能技术突破 - 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正式量产 该电池在零下40℃至60℃区间工作 循环寿命达7000次[6] - 固态钠盐电池采用固态陶瓷电解质 具有极高安全性 遭遇枪击或碰撞不会燃烧爆炸 远超传统锂电安全性能[6] - 钠盐电池生产线良品率突破85% 一期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 产业链最完整 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年产值达30亿元 利税3.9亿元[6] - 产业链项目全部达产后产值将超百亿元 促进多能互补发展格局和完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6] 科研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确立新型储能 分布式能源等9大研究方向 实施首席科学家+属地助理+科研团队组织模式[9] - 研究院主导的全国首个零碳机场项目在鄂尔多斯落地 以二氧化碳冷热工质实现航站楼100%零碳供能 年降碳超1万吨[9] - 鄂尔多斯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搭建新技术落地舞台 例如"蒙科聚"采用人才飞地模式促进人才流动与优化配置[9] - 研究院聚焦降低工业制氢成本 通过研究和勘探寻找清洁能源资源并围绕产业布局应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