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持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人民日报·2025-08-20 22:26

行业活动与展会服务 - 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企业参展 [1] -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连续参加8届成都春季糖酒会 通过保全证据等公证服务为参展企业提供法律支持 [1] - 法国葡萄酒和烈性酒生产商在展会期间通过公证服务有效保护商标权益 [1] 仲裁服务发展 - 北京在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第四 [1] - 北京仲裁委员会累计制定或修订11版仲裁规则 截至2024年底受理国际仲裁案件标的额达830余亿元 [1] - 案件当事人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4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1] - 创新引入紧急仲裁员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 提升境外当事人选择北京仲裁的意愿 [1] 公证服务国际化 - 近3年北京市公证行业办理涉外公证事项69.2万件 涉外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业务范围辐射超90%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 - 具有涉外法律服务资格的公证员达327名 占公证员总数74.6% [3] - 公证服务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法律"通行证"作用 案例包括帮助央企子公司通过双语公证书解决中东国家备案问题 [2] 律师行业全球化布局 - 北京41家律师事务所在9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62个境外办公机构 [3] - 境外机构覆盖3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3] - 现有涉外律师5000余名 其中345位律师加入国际组织 82位律师在组织中担任职务 [3] - 法律服务范围从农产品逐步扩展到复杂工业品 反映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趋势 [3] 涉外法治体系建设 - 构建全链条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生态圈" 涵盖仲裁、公证、律师等行业 [1] - 组织撰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投资法律环境分析报告 覆盖中国投资主要目标国家 [2] - 形成以律师、仲裁员、公证员为核心的涉外法治人才梯队 [3] - 持续优化涉外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从"涉外人才大市"向"涉外人才强市"转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