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易所24小时交易机制发展现状 - 纳斯达克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每周5天24小时股票交易服务 覆盖所有美股 ETF及封闭式基金 目前正等待监管批准并与行业协调 [1][2] - 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申请将NYSE Arca交易时间延长至每个工作日22小时 美东时间凌晨1:30至深夜23:30 涵盖股票ETF等品种 且申请已获美国SEC批准 [2] -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在2025年2月宣布计划推出24小时交易 与纳斯达克形成同步推进之势 [2] -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正在研究延长交易时间的可行性 包括所需技术以及监管方面的影响 [3] -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11月将收盘时间从当地时间下午3点延长到下午3点半 全天股票交易时间延长至总计5.5小时 这是其自1954年以来首次调整交易时间 [3] - 加密货币市场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7×24小时交易 Kraken等平台推出的xStocks产品将苹果特斯拉等美股代币化 支持全天候操作 [3] 24小时交易机制覆盖范围扩展 - 24小时交易机制适用领域已突破期货局限 正向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全面拓展 [3] -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计划明确涵盖股票ETF等权益类资产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24小时交易计划则将衍生品纳入版图 [4] - Kraken的xStocks产品基于Solana区块链 将50余种美股和ETF转化为代币化资产 支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交易 并可与加密货币法币无缝兑换 [4] - Robinhood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 支持超过200种美股和ETF的24小时交易 并计划扩展至私有公司股票 [4] 交易所战略动因与区域进展 - 纳斯达克推进24小时交易的动因源于三重压力 客户需求的全球化 竞争格局的白热化与技术变革的倒逼 [5] - 2024年亚太地区占美股非传统时段交易量的63% 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股票总额较2019年翻倍 [5] - 另类交易系统如Blue Ocean通过盘前盘后交易抢占市场份额 2025年非传统时段日均交易量已突破17亿股 [5] - 港交所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金融枢纽 目前交易时间仅为5.5小时 明显短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 [6] - 实施24小时交易将使港股与欧美市场形成无缝衔接 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停留 增强离岸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6] - 港交所交易系统在2025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 为全天候交易奠定基础 [6] 市场影响与实施路径 - 24小时交易机制能提升市场效率 使突发财报地缘冲突等重大事件得到即时消化 减少开盘跳空风险 [7] - 能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 尤其是偏好非传统时段交易的年轻群体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7] - 非核心时段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失真 高频交易机构可能利用技术优势垄断夜间市场 散户因信息滞后易受损失 [7] - 伦敦股市交易时间达8.5小时 美国股市通过盘前盘后交易基本实现24小时覆盖 [7] - 港交所实施路径需谨慎 短期内可能先延长至18:00与欧洲早市重叠 而非一步到位 [7]
资本永不眠:全球 24 小时交易时代的暗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