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5.3%的增长[1] - 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2亿元 同比增长6.7% 其中出口23077亿元增长8.0% 进口16026亿元增长4.8%[4] - 1-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256969亿元 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153048亿元增长7.3%[4] 金融数据表现 -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6万亿元 同比多增3893亿元[2] - 政府债券融资新增1.24万亿元 同比多增5559亿元[2] - 企业债券新增2791亿元 同比多增755亿元[2] - 7月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2] - M2增速达8.8% M1同比回升至5.6% M2-M1剪刀差收窄[3] 消费与投资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 同比增长3.7% 连续两个月增速下降[5] - 金银珠宝类前七个月累计增速达11%[5] - 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同比累计增长30.4%[5] - 1-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6.2% 较前值回落1.3个百分点 7月当月同比-0.3%[6] - 前七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6] 货币政策导向 - 央行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防范资金空转[7] - 重点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领域[7] - 再贴现和再贷款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精准滴灌[8] - 财政支持贷款贴息政策开始落地 包括个人消费贷与服务业贷款贴息 国债资金补充资本金等[8]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 光伏 电池 水泥 钢铁 化工等行业开始"反内卷"并缩减产量[2] - 出口企业因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而提前启动"抢出口"和"抢转口"[4] - 居民风险偏好抬升 部分储蓄存款转向股票市场[3][5] - 居民非工资性收入特别是财产收入持续增加 预计对三四季度的消费形成支撑[1][5]
7月经济指标短期波动,结构性工具或挑大梁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0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