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等我不在了,谁来照顾我的孩子?”中国人保以普惠思维作答千万孤独症儿童父母终极之问
华夏时报·2025-08-20 04:40

精神障碍患者保障现状 - 中国心智障碍者总数约2580万人,其中孤独症谱系人群约1400万,成年后普遍面临就业支持断层,就业率不足5% [3] - 人保财险通过"精神病人伤人政府救助保险"项目承担赔偿责任,有效化解家庭经济危机 [2] 金融助残创新模式 - 人保寿险联合信托公司推出"关爱星星项目",整合普惠保险+特需信托+服务体系,设立特殊需要信托门槛降至50万元 [6] - 信托资金采用点对点支付至康复机构,预设医疗急救等弹性分配通道,确保精准服务受益人需求 [6] - 广东东莞推出"康福保"专属保险,覆盖18个月至40周岁特殊人群的意外、疾病及重大疾病风险 [10] - 海南采用"不记名投保"模式为0-17岁康复训练儿童提供保障,实现极简理赔 [10] 全国实践案例 - 大连爱纳孤独症中心开展"融合课堂"与"以购代捐",将手工艺品转化为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模式复制至50多个城市 [10] - 黔东南州"慈善+保险"计划覆盖1.5万名孤儿及困境儿童,政府统筹慈善资金无需个人缴费 [11] - 人保财险为中网公开赛轮椅运动员提供全年意外保障,覆盖"一站一坐"公益活动参与者 [1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鼓励开发残疾人商业保险及信托服务 [14] - 2024年《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制度框架,推动从补缺式救助向系统性赋能转型 [14] 行业社会价值 - 金融工具创新从经济减负拓展至心理安全感构建,缓解家庭照料者焦虑 [8] - 保险业参与推动社会支持理念转变,形成政府、金融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共担责任 [8] - 金融助残网络覆盖8500万残疾人群,实现从经济补偿到社会疗愈的功能跨越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