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件与投资者风险 - 鑫慷平台套牌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 以USDT和日息2%为诱饵制造骗局 涉及200万人和180亿稳定币[1] - 实控人黄鑫利用混币技术转移巨额资产至境外 规避监管追踪[1] - 稳定币以其与法币挂钩和价值稳定的特性吸引普通投资者 但潜在风险常被忽视[1] 监管态度与政策框架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严谨监管要求可能限制稳定币业务短期扩张 但有利于市场和发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1] - 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联合呼吁公众谨慎分析资讯 避免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投资决策[2] - 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持牌经营 储备资产需100%覆盖流通量且高质量1:1支持 并定期披露信息[7][14] - 条例规定发行人最低注册资本2500万港元 合规赎回申请需在T+1工作日内处理[14] - 香港成为全球首个以独立立法和发牌制度专门管理稳定币的司法辖区[13][14] 稳定币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 稳定币通过数字化价值载体和区块链可信网络重构传统金融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协同模式 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3] - 相比传统SWIFT系统单笔手续费5-20美元和1-5工作日结算周期 稳定币点对点机制可实现几美分至数美元费用和即时结算[3] - 稳定币提升金融普惠性和抗通胀优势 为高通胀和银行账户覆盖率低地区的居民提供便捷接入美元等货币的渠道[3][4] - 2023年土耳其52%的18至60岁人口投资加密货币 其中33%为稳定币 因49%通胀率使持有本地货币资产缩水而稳定币保持价值[4] 技术挑战与使用门槛 - 稳定币在零售端点对点支付难以普及 因用户需协调稳定币种类和区块链网络 核对钱包地址 并持有原生代币支付Gas费[6] - 智能合约漏洞如重入攻击和溢出漏洞可能导致资产被盗或功能异常 例如2023年Vyper编译器漏洞使超1亿美元加密资产面临风险[10][11] - 资产继承规划存在挑战 因继承人或受益人难以合法获取钱包密码和助记词管理的加密资产[12] 风险与安全措施 - 稳定币诈骗资金流动性高且难追踪 实际追回难度大 而传统金融渠道有更完善保险和消费者保护机制[7] - 泰达币USDT因储备资产透明度受质疑 2019年调查显示约26%资产非足额美元抵押[9] - 稳定币存在脱锚风险 如硅谷银行破产导致USDC发行商Circle33亿美元现金储备滞留 引发价格跌至0.88美元[10] - 建议强制发行方公开储备资产构成并接受独立审计 建立动态准备金制度和挤兑压力测试[10] - 建议由第三方机构检查智能合约代码 设立漏洞响应基金鼓励白帽黑客上报漏洞[11] - 持牌机构需遵守严格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要求 包括用户身份验证和交易记录监控[8] 金融发展与创新平衡 - 稳定币促进香港与国际市场数字支付互通 增强离岸人民币地位并形成在岸-离岸支付闭环[13] - 香港监管合规要求严格 需在严格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实现平衡[14]
冰与火之间:稳定币是“庞氏骗局”温床 还是普惠金融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0 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