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进展 - 洛阳市委书记带队赴京与国家铁路集团对接,推进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建设和洛阳龙门站枢纽功能提升,该项目是国家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和河南省"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于今年6月实现控制性工程开工[1] - 平漯周高铁新建三座高铁站效果图公布,线路全长199.7公里,设平顶山西站、平顶山南站、舞阳北站、漯河西站、周口西站、周口东站,南进北出引入京广高铁漯河西站[1] - 河南2022年6月已在全国率先建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实现17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第7个达成此目标的省份[1] 区域高铁网络优化 - 豫西地区虽有多条铁路线路但尚未形成网格化布局,缺失纵向高铁线路,焦洛平高铁建设将突破豫西山区交通屏障,串联济源、汝州等资源型城市[2][3] - 焦洛平高铁通车后洛阳至平顶山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促进豫西"同城时代"发展,激活太行山、伏牛山地区旅游资源[3] - 焦洛平高铁与平漯周高铁建设将打通郑太、郑西、郑万、京广、郑合等国家干线通道,潜在形成串联郑州、焦作、济源、洛阳等9个城市的"中原城市群环线高铁"[3] 高铁环线发展模式 - 环线高铁可减少换乘、均衡输送客流,促进沿线城市融合发展和生产要素流动,类似地铁环形线路的优化效果[3]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2023年6月开通,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枢纽城市及苏州、黄山、嘉兴等旅游城市[4] - 湖北计划2025年建成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呼南高铁襄阳至荆门段,形成高铁环线打造"一小时"出行圈,武汉环线高铁最快2024年底具备开通条件[6] 民航运输数据 - 2024年7月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8.6%,运输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1] - 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创历史新高,外籍游客家庭出游比例攀升,预订覆盖国内百余城市[11] - 国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0.8%,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1.5%,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1] 区域政策动向 - 广东印发商业航天发展措施,推动技术转化应用和基础设施共享,开展专利导航及数据库建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7] - 上海出台"AI+制造"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目标三年内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形成创新成果[8] - 云南出台低空经济措施,以制造业为重点打造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应用基地和装备出口基地,划设重点发展区域并探索示范场景[9] - 海南优化紧缺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将"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行业范围调整为"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强化对航天产业人才支撑[10] 区域生态价值评估 - 中国GEP百强县/区榜单发布,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位居全国县域GEP百强榜首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位列全国市辖区GEP百强榜首位[16][17] - GEP核算体系包含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3大维度和17项指标,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区域分布在大小兴安岭、西藏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等地[12][13]
城市24小时 | 高铁“成环” 中原版何时“上线”?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19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