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少数“新三样”企业边享受优惠扶持边偷税,税务总局首次曝光
南方都市报·2025-08-19 06:49

税务执法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曝光"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 警示违法行为将受严惩[1] - 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公司2021至2023年通过扩大研发人员范围 将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费用668.22万元纳入研发支出申报 违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费优惠[1] - 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公司还存在其他少缴税款违法行为 2025年4月被追缴税费及罚款共计571.9万元[1] 骗税案件细节 - 深圳犯罪团伙2019至2022年操控11家企业 从上游虚开团伙控制的新能源公司取得品名为"铅酸蓄电池"的虚开发票[2] - 该团伙虚构生产加工假象 将不能退税的"铅酸蓄电池"以可退税的"锂电池"名义出口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49亿元[2] - 2023年8月追缴骗取出口退税款1.49亿元并处1倍罚款 2025年4月主犯林嘉阳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7000万元[2] 行业影响分析 - 少数"新三样"领域经营主体在本身缴税较少情况下仍违规骗享税费优惠 甚至肆意偷税骗税[3] - 部分企业通过虚开发票 违规扣除 多列支出等手段少缴税款 有的与犯罪集团勾连骗取出口退税[3] - 部分经营主体将"节省"成本用于降低价格 搞"内卷式"竞争 加剧产能过剩并损害合规企业权益[3] 专家观点 -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强调产业越是火热越要守住底线[3] - "新三样"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 更应守住法律边界 将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