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 -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增加失业率 也可以赋能人类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既可能被黑客用于网络破坏 也可以支撑网络安全建设 既可能降低信息可靠性 也可以提高信息质量 既可能增加不平等 也可以合理利用来填补鸿沟 [1] 教育系统改革与人才培养 - 通过教育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确保人类在科技发展中不被边缘化 改革高等教育 倡导人工智能素养 促进应用科学作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除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耻辱感 [2] - 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需要两种能力 培养理解并评估人工智能的能力 以及掌握与行业需求匹配的特定实用技能 而非编程等已被人工智能超越的技能 [3] - 教育系统需优先培养人工智能素养 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局限和优势 从而有效并负责任地运用人工智能 关键在于知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局限 [3] - 人工智能素养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并批判性评估人工智能生成的推荐 教育系统需培养明智而自信的人工智能平台用户 这对政府和社会各领域管理者尤为重要 [4] - 教育系统需教授人类独有的处理异常的能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 人工智能模型在这方面不会有明显突破 分析和利用异常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优势 许多科学突破归因于对异常的关注和好奇心 [4] - 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依赖人与人互动的工作 因历史上技术变革均产生此类需求 人工智能不擅长与人类客户互动 且某些伦理和政治因素使人类无法被替代 因此理解人类行为应成为教育核心目标 [5]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29%的劳动者技能将发生变化 如果不进行培训 一些人会被取代 人类需要聚焦创造性思维 韧性 灵活性 敏捷性 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等"人本技能" [6] 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 - 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三件事 知识 投资和基础设施 印尼必须与中国 东盟其他国家合作 共同投资无法独自完成的事情 [7] - 中国和印尼在人才发展方面有很多合作 印尼将派遣最优秀的学生前往中国 并继续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7] -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显示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 中国总分为58.01分排名第二 2024年中国5个一级指标均排名第二 计算基础 人才 教育等8个二级指标排在前2名 电站容量 顶级论文量 大模型数量等20个三级指标排在前2名 [7] - AI基础支撑能力与国家经济水平关联增强 南北方基础支撑指标鸿沟加大 亟待推进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共建 中国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开源发展 高水平开源项目实现群体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普惠 对弥合智能鸿沟和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7]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惠及全球南方 各国可以携手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8] - 人类需要创建体系评估真伪 政府需创建能进行事实核查的语言工具 并以所有语言提供 印尼将密切关注中国并相互学习 [8] 人工智能的能力与人类优势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能力持续增强 呈现追平甚至超越人类的表现 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加速迭代 例如AlphaGo在2016年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而短短几年后人类无法在围棋 国际象棋等策略游戏中与人工智能竞争已成为常态 [9] - 人工智能使得攻击安全系统更容易 人类必须在新的网络安全模型中处于中心位置 知道如何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及识别潜在问题 在高风险情况下人类必须能够介入 政府和人工智能开发者需立即行动降低风险发挥正面影响 [9] -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一种"均衡器" 使医疗健康服务更容易获得 例如使用人工智能检测癌症不再是特权 成本大幅降低 教育领域也可拥有实用工具改善教育 让全球南方国家获得同样服务 [9][10] - 在可预见的未来 有两种能力始终为人类所独有 应得到鼓励和培养 好奇心 不由外部奖励驱动 而是自主产生对现象 事实 模式的兴趣 提出"为什么"的驱动力 这两种能力与处理异常的能力密切相关 [10] - 人类的好奇心与提出"为什么"的能力将在很长时间内持续领先于人工智能系统 应成为教育系统的重点目标 当前教育系统偏重掌握知识 而这些知识可轻易由人工智能提供 应将重点转向提出好问题和正确分析实证的能力 如异常和离群数据 [10] - 人工智能时代大部分人类智慧活动将集中在处理异常上 当前教育系统偏重理解典型案例 而不强调关注异常 体现为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 如根据做题速度评估能力 应优化教育系统 注重培育引导学生关注并分析异常 [11]
独家专访印尼高等教育与科技部副部长蒋黛兰:AI时代 何以为人?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8 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