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外国观众:世界需要铭记南京大屠杀及所有为和平牺牲者
环球时报·2025-08-18 22:56
电影内容与观众反响 -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通过展现极端暴力场景如日军残忍摔死襁褓中婴孩 引发观众强烈情感震撼 [1] - 影片聚焦小人物在生存与道德间的挣扎故事 通过主角冲洗日军暴行照片时辨认出熟悉面孔等具像化叙事 使遇难者不再是抽象数字 增强情感共鸣 [1][2] - 电影自8月7日起在澳大利亚 新西兰 美国 加拿大等国上映 并正走向更多国家 推动关于历史记忆与人性的国际对话 [3] 国际观众认知差异 - 韩国观众因历史教育全面强调日本侵略史 家乡保留日军侵略时期建筑 能与影片产生强烈共鸣 [2] - 法国和英国观众表示西方教育体系中对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讲述极为有限 历史教科书未涉及这段历史 需通过影片补足认知 [2] - 影片通过中国视角重构二战记忆 其道德抉择 坚韧和追求真相的主题超越特定历史背景 吸引国际观众 [2][3] 历史教育与现实意义 - 影片在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背景下 通过保存日军暴行证据并向世界分享 确保日本帝国主义罪行不被遗忘 [3] - 电影让国际年轻一代铭记为和平付出生命的人 人物冒生命危险记录真相的行为在当今时代仍被迫切需要 [3] -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使真相昭示于世 影片推动直面历史以珍视和平的全球性对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