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回撤历史经验总结 - 流动性收紧是历轮牛市回撤的主要促发因素 宏观流动性收紧引发回撤频次最高(16样本) 回撤幅度中位数达85% 持续27个交易日 微观流动性收紧引发回撤频次次高(14样本) 回撤幅度中位数52% 持续13个交易日 [2][9][10] - 其他回撤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收紧(回撤幅度中位数108% 持续40个交易日)、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回撤幅度中位数55% 持续11个交易日)和基本面下行(回撤幅度中位数66% 持续17个交易日) [11][12] - 指数突破新高后回撤以微观流动性因素为主导 回撤幅度中位数58% 显著低于整体水平(69%)和突破新高前样本(70%) [3][13] 回撤应对策略 - 在各因素对应回撤幅度3/4中位数位置介入市场胜率基本大于50% T+5胜率62% 收益中位数0.7% T+10胜率59% 收益2.2% T+30胜率81% 收益3.1% T+60胜率76% 收益8.4% [3][14][27] - 基于当前指数点位(回撤前最高价3705 上轮回撤最低价3041) 中性假设下上证或于21个交易日后回撤至3269-3358区间 [29] 后续潜在回调促发因素 - 宏观流动性层面核心关注美联储降息进程 市场预期9月降息概率92.1% 10月降息概率97% 12月降息概率超99% 同时需观测国内结构性货币宽松力度是否减弱 [4][30][33] - 微观流动性层面重点关注两融开户检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 占流通市值比例2.3%)、量化交易监管、IPO减持放开及ETF大额流出(过去一个月大幅净流出) [5][31] - 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方面关键跟踪俄乌冲突进展及中美贸易谈判 重要时间窗口包括10/31 APEC会议、11/05进博会及11/22 G20峰会 [6][32] 再通胀牛市观点 - 牛市上半场金融再通胀阶段股市成为剩余流动性承载器 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骤降 M2同比-社融存量同比指标扩张 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7][39][42] - 牛市下半场将转向实物再通胀 M1领先PPI 6-9个月 M1与PPI转正预示EPS回归 行业配置侧重周期资源品+券商保险(短期)及消费制造白马龙头(中期) [7][49] - 反内卷政策助推通胀 7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从需求加码转向供给出清 江西锂矿+四川光伏停产体现产能控制已下沉至地方政府执行层面 [49] 资金流动与配置效应 - 基金回本再配置效应显现 19-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历史经验表明回本后赎回压力增大 但赎回资金大概率回流金融资产 [52] - 增量资金入市渠道决定市场风格:若剩余流动性充裕(水牛逻辑)则小盘成长风格抬升(两融交易占比超15%为标志 当前10%) 若通胀回归则大盘价值/成长占优 [52]
华创策略:A股5轮牛市的回撤经验,流动性收紧是历轮牛市回撤的主要促发因素
搜狐财经·2025-08-18 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