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软联通”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
中国电力报·2025-08-18 03:1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建设 - 核心规则体系"1+6"初步建成 实现电力市场从"说方言"到"讲普通话"的转变 为新能源消纳和省间壁垒破除提供制度基础 [1][4] - 跨省输电能力超3.4亿千瓦 相当于2个德国新能源装机规模 电力基础设施"硬连接"已就绪 [1][4] 时间维度市场延伸 - "一长"方向推动交易合约向多年/年度延伸 鼓励签订多年期绿电协议稳定供需和价格预期 [2] - "一短"方向缩短交易间隔 中长期市场连续开市提升交易频次 现货市场规则出台助力形成短期电力时空价值信号 [2] 空间维度市场扩展 - "一大"方向依托大电网构建全国统一市场 推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 - "一小"方向服务微电网/分布式发展 明确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主体注册资质 奠定局部微市场参与交易基础 [3] 规则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 - 衔接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断点 实现从多年交易到分钟级交易的全链条贯通与多周期协同 [5] - 疏通省间规则差异堵点 建立统一市场架构明确省间与省内市场职能 促进资源公平竞争优化配置 [6] - 突破注册/结算等参与难点 实行"一地注册多地共享"机制 使经营主体一次注册即可全国通行 [6] 市场品种功能定位 - 中长期市场通过长周期合同锁定发电预期和用电成本 反映长周期价格水平稳定市场预期 [8] - 现货市场通过发用双方自主报价形成15分钟至1小时时段电价 动态反映实时供需和能源价格变化 [8] - 辅助服务市场按照"谁提供谁获利"原则调动灵活性资源 容量市场机制保障系统长期容量充裕度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