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助贷新规前夜资金大迁徙:银行拒高息资产 信托资金走俏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8 01:07

新规核心要求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10月1日实施 明确控制综合融资成本并推行名单制管理 [1][2] - 要求商业银行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及增信服务费用标准 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禁止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2] - 新规促使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优化资源布局 向头部合规平台倾斜 [1][4] 助贷行业分层与资金成本变化 - 助贷平台以规模划分利率阶梯:600亿元以上平台定价普遍低于24% 600亿元以下平台以36%资产为主 300亿元以下平台坚持高定价策略 [2] - 年化综合成本36%的助贷机构基本被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拒绝合作 [3] - 年化利率24%以上资产资金成本显著上升 较去年上涨2-3个百分点 部分甚至高出5个百分点 [3] - 24%及以下优质资产竞争激烈 流量巨头掌握议价权 挤压中小平台生存空间 [3] 资金供给结构迁移 - 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推行名单制管理 优先选择大厂助贷平台、头部互金平台及持牌机构助贷平台 腰部以下平台挤出效应明显 [4] - 中小助贷平台积极寻找非主流资金渠道 包括信托、商业保理及小贷公司 [5] - 信托资金再度活跃于消费金融市场 主要因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资金供给缩减 [6][7] - 信托资金成本较高 综合成本区间在6%至7%之间 [9] - 信托资金更倾向与头部平台合作 未明显介入年化综合成本24%以上资产领域 [8] 替代资金渠道现状 - 商业保理公司通过转让助贷平台应收账款方式开展业务 多应用于有场景的消费贷体系 [11] - 保理资金在助贷领域规模难以突破上亿 需针对具体项目向银行融资 [11] - 全国性商业保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禁止基于消费应收账款开展名为保理实为消费贷的业务 [12] - 融资租赁公司的消费贷业务逐步纳入监管整顿范围 [12] 行业过渡期动态 - 新规实施前过渡期内 助贷平台存在资金需求 部分平台转向信托和商业保理等渠道填补短期缺口 [13] - 资金迁徙仍在进行 但尚未形成主要趋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