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五部分司法保障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1] - 银行业作为普惠金融主力军,需将司法保障优势转化为优化金融服务、降低民企融资门槛的实践效能[1] 银行业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 银行业从产品创新、服务模式革新、重点领域深耕等维度全面发力,提升普惠金融供给质量与服务效能[2] - 广发银行推出"惠民兴村贷""惠易贷"等标准化产品矩阵,并针对区域特色定制解决方案如浙江义乌的"商城E贷"[2] - 银行业打造"信贷+"综合服务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覆盖民营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各阶段[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案例 - 山东莘县农商银行构建"信贷产品创新+服务流程优化+定制方案赋能"三维体系,支持当地大蒜产业,提供最高500万元循环授信及优惠利率[3] - 采用"整村授信+白名单"模式,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带动200余户蒜农增收,形成"产得出、收得快、销得远"的良性循环[4] 多维度破解民企融资困局 - 银行业针对民企轻资产特点推出基于大数据和AI的信用贷款产品,如网商银行"大雁系统"通过智能风控提供纯信用贷款[5] - 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对龙头企业"一户一策",对中型企业健全服务机制,对小微企业构建现代化普惠金融体系[5][6] - 部分地区建立"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模式,平衡服务积极性与风险控制[6] 专家建议与未来方向 - 专家建议强化数字赋能、增强精准滴灌能力、优化制度建设,打造覆盖企业全周期的资金供给体系[4] - 银行业需依托信息技术打破"二八定律",增强长尾效应,实现普惠金融的"普"与"惠"[6] - 未来应以《指导意见》为指南,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6]
银行业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赋能民营经济
证券日报·2025-08-18 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