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巧用航运指数期货对冲企业订舱风险

核心观点 - 某国际货代公司利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成功对冲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引发的运价下跌风险 实现净收益23.58万元人民币 [2][3][4][5] - 期货工具在海运行业风险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期现结合操作有效覆盖现货端损失 [4][5][6] 事件背景 - 美国在清明节假期前夕突然宣布加征"对等关税" 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和欧线运价承压下行 [1][2] - 货代公司3月与船公司签订100TEU欧线舱位采购合同 单价1800美元/TEU [2] 套期保值操作 - 4月3日卖出12手集运指数(欧线)2506合约 保证金规模38.16万元人民币 [2] - 4月7日期货合约跳空低开 EC2506合约单日跌幅达18.8% 期货端浮动盈利24.552万元人民币 [2] - 4月23日期货跌幅扩大至28.79% 若平仓可盈利36.654万元人民币 [3] - 4月18日现货SCFI欧线运费跌至1316美元/TEU 现货端每TEU损失484美元 折合人民币35.2352万元 [3] 动态调整策略 - "五一"期间以1500点买入平仓1手 实现期货盈利30545元 将单笔订单损失从34944元降至4399元 [4] - 5月23日将EC2506合约空单移仓至EC2508合约 建仓点位2240点 移仓收益15.1305万元 [4] - 5月12日中美宣布暂缓关税90天 运价企稳反弹 [4] - 5月23日至7月11日期间现货端亏损9549.4元 期货端盈利98425元 期现合并盈利88875.6元 [5] 最终成效 - 期货端累计盈利28.0275万元 现货端损失4.44934万元 净收益23.57816万元 [5] - 剔除展期收益后期货端仍盈利12.897万元 完全覆盖现货损失 [5] 行业价值 - 集运指数期货为海运产业链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应对运价波动率居高不下的市场环境 [6] - 传统海运企业需通过系统化培育才能有效运用金融工具 [6][7] - 南华期货通过沙龙培训、行情咨询和套保可行性分析等系列服务推动企业接受金融工具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