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总体进展 - 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后续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设施并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5][10]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完成 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各系统研制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5][10][19] -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共10人开始训练 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 未来将承担载人登月任务 [5] 载人登月飞行过程设计 - 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进入着陆器 [5][13] - 月面着陆器制动下降并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 航天员登陆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5][13] - 完成任务后航天员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 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5][13] 运载火箭系统发展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8吨 距离载人登月所需的27吨级能力存在差距 [15]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应运而生 具备不小于2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安全智慧化特征 实行登月型和近地型两种构型设计 [15][16][17] - 火箭需确保极高入轨精度和发射窗口灵活性 两枚火箭需按设计时序先后发射 研制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 [17][18] 新一代载人飞船系统 - "梦舟"载人飞船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 既能支撑载人登月任务也能支撑近地空间站任务 [19] - 与神舟飞船不同 "梦舟"承担逃逸系统抓总职能 接到火箭逃逸指令后自行负责逃逸和救生 能将返回舱及时带离危险区域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19] - 今年6月成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为任务安全增添保障 [10][19] 月面着陆与活动系统 - "揽月"月面着陆器是航天员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 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21] - 今年8月6日在河北怀来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验证自主避障算法和低重力环境模拟技术 [10][21] - 登月服命名为"望宇" 载人月球车称作"探索" 体现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融合 [19][23] 月面环境挑战与应对 - 月球极端高低温高真空和复杂地形环境带来未知挑战 包括月壤厚度不均可能藏有暗坑 月尘扬起可能阻碍视线 缺乏大气保护面临微流星袭击 [22] - 通过地面模拟月球环境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安全 穷尽一切技术手段做好应急预案保护航天员安全 [22] - "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研制试验 [23] 返回地球技术方案 - 返回过程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 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减速后跳出 再次进入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26] - 利用长达数千公里航程中的大气层阻力逐步消耗飞船初始能量 使速度显著下降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条件 [27] - 科研人员开展模拟飞行仿真 研制更智慧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确保飞行收放自如平稳安全 [27] 工程经济效益与战略意义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 投入1元产出15元 带动大量尖端工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崛起 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1] - 月球是进行外太空科学观测的天然实验室 探索火星等更远星球的最佳中转站 揭示月球奥秘对研究地球自身和宇宙起源有极大帮助 [11] - 探月工程前期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技术突破为2030年前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7]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2025-08-17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