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朗普求情也不管用,中国不买了,美国700万吨大豆恐烂在地里
搜狐财经·2025-08-17 10:35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变化 - 中国常年进口大豆体量约1亿吨 其中巴西占比70% 美国降至20% 主要受气候 收割周期和运力影响 [3] - 南美供给强劲且报价低 到岸价有优势 港口出货快 9-10月船期被南美提前锁定 美国窗口期被压缩 [1][12] -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放缓 USDA周度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新作销售数字明显低于往年同期 [23][25] 采购决策机制 - 买方决策三要素:出价 船期 政策窗口 南美因供给确定 基差友好 运力充裕成为优先选择 [1][12] - 进口成本链包括期价 升贴水 运费等7项要素 南美通过压低多项成本形成当期更优解 [12] - 采购遵循"榨利红线"机制 利润达标则持续买船 跌破红线立即刹车 不依赖政策喊话 [8][21] 产业链运行特征 - 压榨厂开机率与港口卸货量正相关 豆粕库存短暂上升后迅速被饲料厂消化 形成稳定需求链 [5][7] - 豆粕价格波动引发饲料配方调整 但豆粕与其他蛋白原料协同性强 库容压力可通过现货预售化解 [16][18] - 国内月均消化能力约800万吨 9月南美锁单800万吨 10月400万吨 仅占年进口量12% 不存在骤停风险 [18] 美豆面临挑战 - 美国农户仓储成本累积 包含仓储 保险 融资占用等 贸易商面临升贴水变化和运费波动侵蚀利润 [25] - 蛋白指标和供应链本是美豆优势 但关税不确定性使买家更看重南美的交易安全感 [12][19] - 芝加哥盘面受政策预期波动 但现货基差走弱显示实际需求减退 期现背离促使贸易商调整报价 [27] 未来观察维度 - 三把关键标尺:关税政策决定价差 南美供给节奏影响瓶颈期 中国库存消费决定采购加速度 [33][35] - 若南美出现供给瓶颈或政策利好美豆 美国仍可在12月-1月窗口期补单 [16][31] - USDA出口销售数据和中国海关到港数据比传闻更可靠 是判断市场的核心指标 [35][37]